新冠疫情中,海尔是最先响应的家电企业。海尔国际细胞库便紧急调集首批物资援助武汉。随后海尔调动全球资源,进行连续四轮的捐助,从现金、医疗防护设备、物联网家电到抗疫突击队、开通绿色物流通道、支援武汉医疗队。
社会各界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经济运行有序展开。昨晚,央视《晚间新闻》重点报道了海尔中德滚筒互联工厂的复工情况。
在海尔中德滚筒互联工厂,500多名员工正在紧张的进行机器组装工作,工厂复工率已达到70%。 据悉,海尔国内15个园区52家工厂中,除武汉园区的3家工厂未复工外,含中德滚筒互联工厂在内的其他49家工厂陆续顺利复工,海尔全球用户订单已经开始有序生产。 当前,海尔各工厂在切实做好疫情防御防范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快速复工复产,全力满足用户需求。
海尔的抗疫行动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总是能由系统的“神经末梢”最先觉察到抗疫前线最缺什么,然后第一时间响应,提供援助。 前线封锁,运力大幅度下降,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早在疫情蔓延之初,就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让条件适合的日日顺小微为武汉地区开辟了一线生命线和输血线。
海尔从全球捐赠的物资,由日日顺物流第一时间送到武汉抗疫一线的协和医院
武汉封城之后,发现防疫物资供需信息有盲点,海尔的创客自发连夜工作两天在卡奥斯平台上线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平台,实现了防疫物资的供需信息及时、准确零距离互联互通。 这种来自末端的自发性和自驱性还体现在复工复产上。 截至2月16日,海尔国内15个园区52家工厂中,除了武汉园区及3家工厂未复工,其他14家园区、49家工厂顺利复工。 复工不仅建立在严格的防控程序上,各小微的细心保障、暖心关怀甚至被当地政府引以为模板。 在海尔合肥洗衣机工厂中,光就餐就有8个严格的防疫环节,并实行“一个流”用餐制。
“一个流”,本是生产的概念,指从前到后一个接一个次序进行,中间不等待、不交叉、不反复。而在合肥洗衣机工厂的用餐中便引入了这个生产标准:独立区域不影响,一次就能完成排队取餐、就餐、回收的流水过程。
这种餐厅模式在合肥电视台的报道中,被誉为:吃出了机场的感觉。
防控期间交通不如往常一样顺畅,乘坐公共交通也忧心增加感染的风险。但在多个海尔园区,交通问题早被解决。“海尔号”复工班车为创客设立了多个停车地点,上车前严格进行体温检测,上下车及时地消毒,无论风与雨、昼与夜,在海尔号里去复工是安心的、安全的、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