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双“十一”再次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但这种片面以低价取悦市场的方式也造成整个产业价格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的紊乱。在纷繁芜杂的促销大战背后,整个产业正在酝酿着新的战略变局,以海尔顺逛为代表的后电商时代的运营模式破茧而出,该模式开始将用户的需求和企业的供应融为一体,在社群经济模式探索方向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工业4.0,连不上用户等于零
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11日24点,在明星晚会、VR购物、网红直播等多种方式的助推下,2016双“十一”全网总销售额达到1361.1亿元,再次成为全民购物狂欢节。不过,透过销售额来看,各家电商仍然把低价作为提高消费者粘性的主导工具。事实上,互联网所实现的不仅仅将产品转移到线上低价销售,而是对整个价值链模式的全面重塑。
互联网时代不论是零售业还是制造业,经营的核心都是“连接”——连接用户、连接合作伙伴、连接各种资源,而不是利用互联网砍价博弈。虽然近几年双“十一”的销售数据足够醒目,但企业仍然处在传统零售的逻辑中徘徊,始终把交易作为最终目的。这种逻辑在工业4.0的背景下已经开始表现出不适应性,工业4.0如果连接不上用户,一切都等于零,无论是零售企业还是制造企业其核心竞争力都表现为连接用户的能力。
在新的逻辑中,这种“连接价值”一定是在一个黏性相对较高的社群内频繁互动产生的。它是由消费者主导的,是一场以社群经济为载体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都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中心任务不再是扩大生产力,而是要加强关系,谁能通过社群聚合最广泛的用户,谁就能获得话语权,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创新经营的全流程中。
"湿团化"是未来组织的基本特征
八年来,阿里将双“十一”打造成全民狂欢的节日,但在上个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说:电商快要被淘汰了。而在几年双“十一”前一个晚上,马云又说电商要变天了。电商经过十几年狂飙突进式的发展之后,整个产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用户话语权日益放大的背景下,主导电商发展的不再是企业,而是广大的用户。
但从目前来看,企业的主流思路还停留在抗击需求弱化与成本上涨导致的衰退上,并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后电商时代的模式探索中。值得关注的是,已经有企业开始了没有路标的探索,比如海尔顺逛正在用“需求”倒逼资源的连接性, 将供需双方聚合到一个组织内部,开始构建起以“社群经济”为主体的后电商模式。资料显示,海尔顺逛平台在一年时间里通过口口相传社群交互,已经累积了30万微店主资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用户需求触点网络 。
传统的电商尽可能多地把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流量,然后销售商品。而海尔顺逛模式是与用户零距离交互需求,由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湿团”化组织形态将对整个产业链进行重置,让用户变成了产消者。这种"湿团化"的新组织形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诚信,并且这种诚信不是一方对一方的单向承诺,而是在共同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双向互信关系,这是企业形成平台型组织的关键。
每个组织都要有自己的“顺逛”
后电商时代的企业要从此前追求“最后一公里”倒置为“领先一公里”,从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为消费者提供能够参与设计、个性化需求直达工厂的柔性化定制生态系统,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以海尔顺逛为代表的后电商时代企业新的产业逻辑。换句话说,前电商时代,用户追逐平台,后电商时代,平台追逐用户。
未来的企业,不论是制造业还是零售业都应该是一个企业与用户融为一体的社群,是双方共创共赢形成的生态圈。在这个开放的生态圈里,用户是核心,从前端研发到后端营销、从组织内到组织外,全球一流资源都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行创造。在这种后电商模式背景下,企业和用户是一个共创共赢的有机体,而不是单纯的干燥的交易关系的重复。
在后电商模式下,每个企业都要有个“顺逛”,一方面,通过无数的触点与用户实现零距离交互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将承担新的角色,创造新的“产品目录”。这种变化会将产业带入下一个发展逻辑,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厚价值——不仅是成本低,而是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尔顺逛的探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为产业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种思路映射的是后电商时代的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