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全球化竞争,是这个不确定时代里的确定趋势。6月15日,谷歌&凯度联合发布“2023年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及报告,字节跳动、小米、华为、海尔等品牌位列十强。
▲2023谷歌&凯度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10强
今年是谷歌联手凯度发布“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的第七年,报告涵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11个海外市场用户对15个品类的中国品牌的认知和评价。
为正确把握海外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看法,榜单综合MDS模型分析与Google在线覆盖受众和收集数据的能力,以准确衡量海外用户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全球化品牌的认知,通过将15个品类下的234 个候选品牌与海外市场的本土品牌进行比较,最终评选出50强。一般而言,品牌力排名越高,用户对品牌的考虑意愿也越高。
自主创牌:创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天眼查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国出海的项目品牌数量从2018年的230项,增长到2022年的408项。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市场各领域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明晰:只有自主创牌,依托更高水平的科技能力、产品品质以及品牌形象,才能迈向全球市场价值链的高端。
曾经,“中国制造”以贴牌和代工为主,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出海之初,选择了中间制造环节(即OEM代工模式),凭借低成本的供应链和高性价比的产品占领市场。彼时,缺乏核心技术,不具品牌优势,中国企业赚“血汗钱”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在“补课”、在积累。
而一些行业领军企业,在初具规模时,就认准了自主创牌这条路。虽然起步艰难,但长期主义带来的是厚积薄发。如今,华为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高科技标杆,海尔以物联网生态品牌领航全球……领先的中国品牌凭借前瞻的战略布局和引领的创新实力,在全球市场闯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的一片天地,不断满足全球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起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核心能力。
以海尔为例,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之一,海尔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明确提出了创一流品牌的目标,并始终坚持以自主品牌进军海外市场。如今,海尔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引领品牌,连续14年位居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这些自主创牌的出海先行者,不仅给出了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的范本,也让中国企业和产品的总体形象在海外消费者心中得到提升:中国品牌不仅能够以价廉物美占领市场,也可以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品质在高端市场、专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进窄门,锚定“微笑曲线”的高附加值区间,从单纯的制造者变成创造者和设计者,坚定自主创牌的中国企业已成集群。正如“2023年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报告指出的,越来越多的中国全球化品牌基于对全球消费和海外地区的深刻洞察,不断提升产品研发和迭代能力,塑造起了“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的海外新形象。
本土化创新:为全球用户创造美好生活
出海的底气,来自科技。出海的成功,来自落地。
纵览今年榜单Top10企业,不管致力于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和黑科技的字节跳动,还是近日推出全栈分布式云数据库GaussDB的华为,亦或是屡次勇闯行业“无人区”,为用户带来创新体验的海尔……无一例外,都在以自主创新引领企业破局,以科技创新的“坚定”应对各种“不确定”,这也为出海企业的本土化打下了根基。
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土化。过去,不少企业常依托境内业务布局海外,被冠以“出海”之名;也有不少企业在全球招纳人才进行产品创新,然后再将一款产品卖到全球。而现在,行业引领的公司们普遍选择彻底在海外开辟新的疆土,实现研发、生产和营销的全球本土化,这种企业被视作“全球化”更彻底的企业。
有观点指出,全球化比出海在更多环节中,更深层次地实现了本土化。但时至今日,本土化仍是不少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软肋。因为产品卖到全球市场的门槛相对较低,但真正要实现对当地用户需求的快速满足,非建立强大的全球化布局不可。比如产研的本土化,又比如营销的本土化,这都是中国企业建立全球品牌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的榜单中,有4家家电企业入围,其中海尔位列第一;而在14日发布的《2023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的榜单中,海尔的品牌表现也非常不俗,连续5年蝉联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且排名稳定提升。
海尔的卓越表现,离不开多年来其在海外创牌过程中一直坚持的本土化策略。针对全球不同地区用户的特殊需求,海尔实行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和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布局,并构建全球“10+N”创新生态体系,凝聚全球创新力量进行科研攻关,满足不同区域用户的需求。以本土化适应本地的生活环境,因此备受当地人的欢迎。
在日本,海尔推出freemore系列冰箱,宽度仅为45厘米,极大地满足了当地用户的需求;在泰国,考虑到当地用户一年四季使用空调,清洗空调耗时耗力的痛点,海尔推出“会洗澡”的空调,可以自清洁、自杀菌,直接带动产品销量跻身市场销售top1;在欧洲,针对当地多雾潮湿的特点,推出快速烘干的干衣机,赢得当地用户认可……
同样在全球化过程中努力实现本土化的还有中国的汽车品牌。在今年的榜单中,有7家车企上榜,比亚迪是其中之一。
2023年3月,比亚迪宣布其在泰国罗勇工业区的工厂正式奠基,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年产能为15万辆,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和欧洲。比亚迪不仅在制造端积极融入他国的产业链,在产品端,还针对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开发了右舵版本。在右舵版ATTO 3在泰国预售前一晚,比亚迪展厅外排起了长队,这种消费者通宵达旦等待新车预售的壮观景象,在泰国还是第一次出现。
为深入做好品牌本土化,比亚迪等中国车企还纷纷在东南亚各国招募深谙本土语言文化、洞悉新能源行业态势的相关人才,组建本土化团队。
以上这些举措都足以见得,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本土化程度之深。以本土化推进全球化,已然成为中国品牌赢得全球用户的不二选择。
沙拉式文化: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对于中国的全球化品牌而言,除了坚持自主创牌和本土化创新外,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真正走进用户内心,如何远离本土,语言、文化、法律法规、消费心理等构成一道道天然屏障,反复考验着出海企业的耐力、信心和判断力。
作为中国出海企业的先行者之一,海尔、字节跳动等企业的探索实践,可以称之为典范。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中国企业想要对外兼收并蓄,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开放与包容的主体。基于“人的价值最大化”理念,海尔形成了跨国并购与融合的“沙拉式”文化,即“蔬菜”不同,但“沙拉酱”是统一的,在激活员工自主性的基础上,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而这种模式跨国家跨文化复制后,成效不俗:被海尔并购后,通用家电在5年内实现收入翻倍增长,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之一;意大利Candy被并购第一年即实现转亏为盈;斐雪派克自转型以来,收入、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激活人的价值,成为海尔全球化高歌猛进的不竭动力。
在今年的榜单中,字节跳动高居榜首。文化兼容对于其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2020年,张一鸣曾经发出内部信阐述“火星视角”和“多元兼容”对于字节跳动的重要性:“不站在火星视角,在工作中会容易无心地冒犯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或者把自己的习惯标准强加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多元兼容’加到字节范中的一个原因。”
字节跳动、华为、海尔、比亚迪……越来越来的中国品牌已经成为闪耀全球的名片。当然,从拥抱世界到与世界拥抱未来,中国品牌的成功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建立在品牌雄心、产品技术和市场认可和文化共识上的一种必然。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品牌必将在未来引领全球。在榜单报告涉及的234个中国全球化品牌中,对于90%以上的中国品牌,至少有70%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考虑它们,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