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西班牙《国家报》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欧洲有了绿色经济的竞争对手》的文章。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企业生产了全球7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69%的锂电池和45%的风力涡轮机”,而后提醒欧洲伙伴,“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工业革命,并且极有可能决定21世纪中叶全球经济大国的排名”。
两年过去,中国仍在这条赛道上突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绿色贸易额达到11610.9亿美元,超过欧盟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贸易经济体。
同样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31.8%,光伏产品增长67.8%,锂电池增长86.7%。
作为中国“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推进工作,推进碳达峰行动、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低碳的革命,仿佛就在一夕之间。可事实是,这场漫长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的原则下,“1+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涉及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绿色低碳经济政策日趋完善。对中国企业而言,“碳达峰、碳中和”是历史性的考验,也是历史性的机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中国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接近全球60%,是全球布局环境技术创新最积极的国家。
而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围绕绿色发展的议案、建议、提案也成了关注的热点,其中不乏企业界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去年就循环经济等“双碳”热点领域建言,今年他提交了多项建议,涉及绿色建筑、碳普惠等领域。
周云杰的建言,来自海尔的探索与实践。多年来,海尔集团依托引领的科技创新布局,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的全生态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科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不断输出绿色转型方案。2022年,海尔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减排3.6万吨;投产了家电行业首家绿色再循环互联工厂,年拆解300万台废旧家电……
这是一家企业的成绩单,也是绿色中国的缩影。
2022年冰箱产量8664万台、彩电产量1.96亿台、空调产量2.22亿台;家电保有量超21亿台,年运行能耗超过1万亿千瓦时——对世界最大的家电产销国中国而言,家电成为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表征。
据测算,如果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常用家电实现全面能效升级,将减少居民生活用电10%以上。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与2021年相比,到2025年,在用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
连续14年位列大型家电品牌全球零售量第一,海尔已经实施6-Green(6G)战略。这项战略包含“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回收、绿色处置”,通过研发设计低碳“新物种”、广泛采用可回收环保材料等措施,驱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实现家电等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
在6G战略下,海尔推出了一系列绿色、低碳新产品,比如海尔冷媒变流空调,较之入门级空调,单台年耗电量减少389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87公斤、二氧化硫11.6公斤。
在研发低碳“新物种”上,海尔2021年推出了首款低碳足迹保温材料的高效节能冰箱,生物质原料占比高达60%,大幅降低了化石原料比例。
资源利用,是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源头。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对家电行业来说,绿色回收、绿色处置亦是必须回答的课题。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显示,海尔等6家企业共申报“四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规范回收目标1696万台,其中海尔申报回收600万台,占总量的35%。
当年9月,海尔再循环互联工厂在青岛投产,工厂年拆解300万台废旧家电,改性造粒3万吨。这是家电行业首座再循环互联工厂,既是循环经济的产物,也在进一步助推循环经济发展。以再循环互联工厂为主体,海尔向上游的废旧家电回收延伸,向下游的拆解物再利用布局,构建起“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再循环生态体系。
海尔再循环互联工厂拆解车间
一条条新的绿色生态链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支撑。海尔在绿色低碳科技研发上的持续努力,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锐技术,比如率先突破碳氢制冷关键技术,首创节能芯系列超低温冰箱,匹配碳氢制冷系统,制冷效率提高30%,节能降耗达50%,每台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13吨;率先突破了高效斯特林制冷技术难题,采用氦气作为制冷工质,绿色环保。
在绿色中国的愿景下,一个个科技突破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改变着工业、农业、建筑……
中国的腾飞,伴随着城市的兴起。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9.4%,而截至2022年底,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成为世界对中国经济奇迹最直观的印象。但以绿色的角度审视,大量老旧建筑意味着高能耗和高排放。
中国是绿色建筑领域的后来者。根据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在2016-2020年间进入了“增量提质”的加速期。这一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5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
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但建筑能耗依然是难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建筑运行能耗超过10亿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约20%,同期全国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量为21.6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1.7%。
在周云杰的两会建议中,以另一种视角呈现了这一状况——中国既有建筑面积总量约为660亿平方米,有近400亿平方米具有改造和提升的价值。“存量建筑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大量机电设备节能水平低,既有建筑运行能耗居高不下;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渗透率低,缺少中国化系统方案;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碳限额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发展。”
如何利用新技术改造存量建筑,对积极稳妥推进“双碳”、促进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是中国社会绿色转型的大课题,也是摆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前的大机遇。
关于绿色建筑的推广,周云杰建议,编制绿色建筑推荐产品目录,并给予高性能、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产品购置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绿色建筑新技术攻关,围绕建筑节能减碳,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鼓励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立规范、统一的建筑碳减排核算机制,推进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制定。
而在实践中,海尔探索颇丰。
2023年初,海尔发布智慧楼宇创新成果,不仅能为建筑“减碳”,甚至可以实现“零碳”乃至“负碳”。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看,80%-90%的能耗发生在运行环节,其中暖通占运行能耗的50%以上。海尔从“老本行”入手,破解了中央空调耗能难题,2006年推出全国首台磁悬浮中央空调,2023年又推出全球首台静压气悬浮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压缩机应用磁悬浮、气悬浮技术,电机直接驱动,无机械摩擦,整体节能50%。目前,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已应用于5000多个节能项目,近10年累计节电23亿度,减碳约200万吨。
同时,海尔攻破了建筑运行耗能难题,以“光驱储能”技术实现零碳。利用光伏发电,驱动空调、照明系统等并实现热水供应,富余电能可存储夜间使用,也可以并网出售。通过“光驱储能”,可实现太阳能利用率超70%。
新的技术,甚至可以实现“负碳”。海尔运用磁气悬浮ORC技术,将钢铁冶金、化工石油等工厂释放的工业废热回收转化成电能,供建筑内部日常能源使用。利用该项技术,可使废热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较传统技术手段提升10%。
在绿色低碳科技、数字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构建绿色智慧建筑新格局。海尔自主研发了“楼宇大脑”,利用AI智控等技术,实现楼宇各类设备跨系统联动及系统间数据自由流转,可使建设投资降低15%、运维人员减少15%、能耗降低40%。“楼宇大脑”能够让节能更精准,比如下班时间,自动检测人员下班情况,及时切断无人区域的电力供应。
海尔发布行业首个智慧楼宇大脑
绿色大潮中,没有独行侠。海尔联合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产学研用各方,成立行业首个“智慧楼宇生态共创推广联盟”,旨在消除行业壁垒,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已有5000多个生态伙伴加入了这一创新生态圈,未来联盟将持续扩大生态伙伴规模,共同推广智慧楼宇集成方案。
从自身优势切入绿色领域,这是海尔的“弯道”,也是中国企业的“弯道”。
绿色发展是全社会的课题,也是中国制造的系统化转身。
工业是过去半个世纪里中国腾飞的关键,也是如今“降碳”的重点。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2022年下半年以来,广东、江苏、辽宁等省份纷纷将工业领域作为减碳重点,发布了碳达峰实施方案。
这其中,如何发挥工业互联网的作用,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化,是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位于青岛的海尔中德生态园是全球首个碳中和“灯塔基地”,其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超过80%,清洁能源使用率超过40%。在这个园区,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了智慧能源总控平台,通过生产制造用能数据的汇集和分析,实现了能源流、数据流、信息流、碳追溯流“四流合一”。
海尔中德生态园
除了推进海尔的工业园区、互联工厂落实“双碳”战略,卡奥斯也在不断赋能生态伙伴,在助力节能降耗的同时,建立契合不同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架构。
山东淄博的鲁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高耗能、资源型的窑炉工业企业。传统模式下,企业每条炉窑产线一天使用5000立方米燃气,能耗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20%—30%。与海尔卡奥斯合作进行数字窑炉改造后,鲁中耐材实现了窑炉燃气基于烧成曲线的物联自动控制,产线能耗成本降低15%,年节约500多万元。
天津八里台5G+智慧安全双碳园区定制平台是依托卡奥斯智慧能源的总控中心,利用5G、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目前,该园区系统已接入能源设备1700多台(套)、现地仪表2500多块,具有应用场景16个,覆盖八里台镇2个工业园区。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园区实现了企业信息数据全流程管控,提升能效15%,实现碳减排30%、能耗降低20%。
2022年12月,卡奥斯智慧能源发布“工业良田”计划,这是全国首个由企业发起并主导实施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培育计划。通过创新工业用能体系架构,从能源与能源装备整合(绿色节能场景)、生产装备组合优化(数字化平台)、产品设计能源优化(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解决方案)三大层面改良工业“土壤”,最大程度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创造最低能耗的工业单元,打造用户端零碳闭环生态。
良田沃土,绿意盎然,在世界第一工业国,产业“含绿量”、发展“含金量”同步提升。
绿色低碳,前景很大,路程很远。
像海尔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他们是早早起步的践行者,也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