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由海尔集团和加里·哈默管理实验室(MLab)联合主办的“人单合一模式论坛”均会吸引广泛关注,这不仅源自海尔集团会在论坛上分享自身最新管理经验,供业界讨论、参考,也源自每届论坛均会设置的权威经济学家分享环节,促使其成为了当今管理学界不可多得的深度对话平台之一。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9月17日于青岛举办的“第五届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上,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畅谈了当物联网发展足以帮助企业跨越工业时代的“不可能三角”后,企业该以怎样的方式激活并保持创新活力。
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流变
如今人们提起亚当·斯密时总会冠以“经济学之父”的称号,认为他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结果来看确实如此,但自1776年《国富论》正式出版到1790年亚当·斯密去世的14年间,斯密本人只见到了自身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却未来得及见到将“分工理论”运用到极致的实践范本,毕竟那要等多年之后才能实现。
理论与现实间普遍存在的差距,曾让英国诗人艾略特写下著名诗句“概念与产物之间投射着一道影子”,在推动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新颖的想法只是一部分,具体的执行同样重要。
具体的执行与实践,也相应带来了人们对亚当·斯密所开创古典主义经济学观点的扩展,如“理性人假设”逐步让渡于“社会人假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一切工作都会让人厌烦,让人感到负担”的观点,亦与人们所见到的事实日渐背离。据此,埃德蒙·费尔普斯开始了其对“创新根源”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最终凝结为《大繁荣》一书,阐述着对“许多创造性的进步来自于普通人”理论的实证探索。
难得的是,相比于亚当·斯密,费尔普斯认为自己要幸运得多,不仅《大繁荣》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他本人还在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模式实践中,找到了微观领域应用这一洞察的最佳案例。
能够敏锐洞察时代特性的前沿思想往往会在相互碰撞中殊途同归。费尔普斯兴奋于看到海尔的创新实践,《大繁荣》一书中闪漏出的思想之光对其推动人单合一模式变革启发良多。
价值观对创新很重要
自从唯有创新才能改变世界的观念深入人心,每当人们在列举那些伟大的创新时,便难免会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结萦绕心头,从瓦特到爱迪生,从福特到乔布斯……一个个创新英雄的形象不断浮现于脑海。
这也很符合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熊彼特的论断,技术进步来自“科学家和航海家”的发现,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
熊彼特从微观经济视角出发得出此结论并不意外,但费尔普斯从宏观经济研究中发现,英雄式的个人创新很难带来国家层面的大繁荣,而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获得繁荣的现代经济,就必须为每个普通人自由地提出、尝试、发现新的想法和新的实践方式提供制度保障。事实上,在全要素生产率(TFP)较高的国家,大多数创新都是自主的,萌发于该国大众的创新和创造力,熊彼特式的创新也在发生,但并不占主导。
典型如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爆发的“创新潮”,便是技术进步+新型人生观引导才出现的结果,即“价值观对创新很重要”。彼时“走自己的路,抓住自己的机遇”成为年轻人的人生信条,它激发了经济中每个个体的想象力:有人开发新产品,有人构思新生产方式,有人探索如何为现有产品打开新市场……所有人都在努力尝试用新方式思考、做事,才有了经济的整体繁荣。
在后来的研究中,费尔普斯进一步将这种强烈的创新意愿总结为经济的“活力”,正是“活力”为创新提供了包含“革新的动力、必要的能力、对新事物的宽容度、有关的支持制度”等支撑,才让现代经济得以成功。相较之下,缺乏活力造成了当前许多经济体的萎靡不振。
在费尔普斯的观察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源自丰沛的社会活力,且伴随人们逐步富裕起来,未来中国的年轻人将有能力和信心选择“更有趣、更刺激、更有挑战性”即更有“活力”的工作,中国企业应当运用好这一优势。
跨越工业时代的“不可能三角”
如果让亚当·斯密来观察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创新潮”,其仍旧会认为“有人开发新产品,有人构思新生产方式,有人探索如何为现有产品打开新市场”现象的广泛出现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分工产生效能,合作带来繁荣。
在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社会化分工带来的“活力”铸就了整体繁荣,但若进入微观视角,企业内部的极致化分工,有时则非但不会激发创新活力,甚至还会抑制员工的创新意愿。
20世纪初,以流水线、科层制管理为代表的福特主义显著提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进程,但今时今日回忆起那段岁月,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中塑造的不断拧螺丝的“苦难形象”是无法避开的话题之一,且这种形象与“走自己的路,抓住自己的机遇”等新型人生观相去甚远。
这主要因为在传统工业生产中始终面临着“不可能三角”问题,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定制,企业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项,而在最初的大规模生产中,企业往往选择放弃“满足定制”,就像老福特的那句名言:“你可以要任何颜色的T型车,只要它是黑色的”。在产品标准化、单一化的大背景下,员工的创新意愿也就很难在企业中获得用武之地。
这种状况延续了很长一段时期,以致于熊彼特之后全球最受欢迎的创新理论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依旧是从产品维度出发讲述颠覆性创新、延续性创新,直到近年来“人的创新”才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研究位置。
因为数字化的发展、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曾经的“不可能三角”成为了可能,企业已经能够在大规模生产中同时做到“好产品、低价格、优质服务”,并逐渐让“能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体验需求决定着企业成败”发展为普遍意识。如此一来,员工的创新“活力”也就成为了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且由于用户体验的个性化、海量化特征,单个创新英雄很难满足层出不穷的用户体验需求,这就必须依赖于企业内每一位员工身上存在的创新活力,而为了产生足够的活力、实现内生创新的普及,一个国家也必须发挥普通人,而不仅仅是具备优势和天赋的人的创造力。
可以说,时代变化构成了企业实践费尔普斯研究成果的基础,其中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则被视为通过激活员工创新潜能达成企业繁荣发展的范本。它的优势在于瞄准并解决了激活创新面临的首要问题——怎样有效激励员工,尤其是薪资分配中处于下层的员工,进而利用他们的创造力来构思和发展新的想法。
视角由微观转至宏观,这种创新模式的探索意义不仅在于可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当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时,整个国家也可以从由此带来的生产率提高中受益。
时代命题正在交汇。与物联网发展帮助企业跨越工业时代“不可能三角”同期,我国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蓝图,用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模式、提升发展动力。依照中央的指示精神,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显然,如何以开放共赢的生态模式激活蕴藏在每个个体身上的丰沛创新活力,将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法宝之一。
繁荣的物联网创新生态
在张瑞敏与费尔普斯的对话中,与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中认为“现代价值观能够唤起了人们对创造、探索、争先和留下独特印记的愿望,为争取最大个人实现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从而点燃了草根阶层的创新活力”的观点一致,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哲学基础是“人的价值最大化”,张瑞敏认为人人均希望通过创造价值赢得个人尊严,只要有新机制能对这份原动力加以引导,势必会源源不断涌现出创新成果。换言之,应让创造本身成为员工的一种享受。
海尔的方法是在人单合一模式下让员工“人人都是CEO”而非“螺丝钉”,员工在与用户的不断交互中观察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瞄准需求背后蕴藏的市场机会,员工不再被动接受指令,而是成为创客,主动自组织为小微、生态链群,在平台的支持下开展创新以满足用户,所产生的创新增值将在平台与员工间进行共享,实现创造价值与分享价值合一。
通过人单合一模式,海尔拥有了以“革新的动力、必要的能力、对新事物的宽容度、有关的支持制度”为支撑的创新“活力”,能够在物联网时代不断造就新的增长极。
如海尔食联网链群便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过程中,成功切入了预制食品市场。最初为满足用户希望在家中做出地道北京烤鸭的需求,海尔食联网通过在物联网智慧烤箱中内置“一键烤鸭”程序实现了这一点,用户只需从冰箱中拿出预制鸭胚放入烤箱,稍等片刻即可享用。这创造出了在家中自己动手制作地道烤鸭的新场景需求,带动出了每月数万只的鸭胚销量,随后伴随各类其他菜品的丰盛,让海尔成功打入预制菜品市场。
以上创新成果均非源于顶层设计,而是员工创新潜力被激发后的自然结果,人单合一模式更大的优势在于,能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同时,让这种自然结果成为不间断的生态循环,而非昙花一现。
首先,创新必须是创造出一个新的用户需求、蕴藏着新的价值;其次,这份新的价值能够不断产生激励性回报,继续驱动创新,在此过程中投资者可以进入,实现资金的社会化;最后,小微、链群能够持续裂变,不断涌现新的创新人才、不断吸引外部人才加入,实现人才的社会化;于价值循环中进化出一个不断自我创新的繁盛生态,达成指数级增长。
在论坛演讲中,费尔普斯感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在一家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大企业中得以实践,“人单合一模式的探索,显然是为了力求解决大企业的管理困境,破解互联网时代的管理难题,开拓属于物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尤其在看到全球超30万家企业注册学习人单合一模式的成绩后,费尔普斯进一步感慨道,“很高兴看到人单合一的商业组织模式已经引起了美国和欧洲领先商学院的关注。毫无疑问,这种模式的应用将很快在美国企业中推广开来”。
用户体验至上的物联网时代,让经济发展的核心回归于人,且不仅回归于用户价值,员工的创新潜力也相应变得无比重要,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很早便提出过企业应让“人人都是自己的CEO”,如今它有了最佳的实践案例。那将是一种新的“英雄主义”,即企业能够通过平台生态机制,让更多草根层面的员工和社会中更多的普通人成为“英雄”,一个好的制度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一个国家需要在经济中拥有具备想象力和才干、勇于创造之前从未存在过和想象过的需求的人,我相信,这是人类历史上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费尔普斯补充道。
面向物联网时代,尽管“超级英雄式”的创新故事依旧迷人,但真正的大繁荣只能依靠更多人的潜力、更广泛的力量,就像尼采曾预言的那样:“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绕着新的喧嚣发明者转动,而是围绕着新价值的发明者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