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海尔都是家电圈中最为坚决的变革者。时至互联网时代,海尔不断加快向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并提出了全新的网络化发展战略。而青岛海尔(600690,股吧)(600690.SH)日前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业绩,也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时代,企业与用户实现了零距离,为了更快地响应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员工必须直面市场,找到自己的订单(用户需求),“员工不是听领导的,而是听市场的”。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海尔集团战略推进的主题颠覆为“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加速向互联网转型。但是,又该如何转呢?
转型“轻公司”
据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01169.HK)2014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海尔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态势,其中,分销和物流等渠道综合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在“产品+服务”的大框架下,服务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这似乎意味着海尔正加快向互联网式的“轻公司”转型。
从收入结构看,在青岛海尔2014年上半年的总收入中,冰箱占近三分之一,空调约占四分之一,渠道综合服务业务约占五分之一,洗衣机占十分之一强,热水器占二十分之一。渠道综合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排到第三位。
受去年上半年节能惠民政策刺激形成的行业高基数以及房地产市场走低等因素影响,2014年上半年整个家电市场呈现出相对疲软的态势,这似乎能从已经公布的家电企业业绩中看出端倪。不过,海尔的利润增长却快于收入增长,毛利率也实现了提升。
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海尔冰箱收入137.1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0.71个百分点至30.35%;空调收入116.3亿元,同比增长16.6%,毛利率提升1.42个百分点,至29.76%;洗衣机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4.8%;毛利率提升1.09个百分点至27.37%。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海尔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提升了高端产品的比例,加大了对开门冰箱、空调柜机、免清洗洗衣机等中高端产品的布局。
不过,中怡康的数据显示,海尔洗衣机、热水器的市场份额虽然继续保持第一,但占有率微跌。海尔方面认为,一是竞争对手抢去了一些份额;二是中怡康的数据未必完全覆盖三四线以下的农村市场。
在家电业务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海尔的渠道综合服务业务也成为市场上的“亮点”。据海尔电器的半年报,2014年上半年,海尔渠道综合服务业务收入271.56亿元(在青岛海尔的半年报中,该数字为90.7亿元,或为剔除与其他业务的重叠部分),同比增长13.8%,成为海尔电器收入、利润的最大来源。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海尔电器旗下日日顺物流后,日日顺在1500多个区县已实现24小时按约送达。
搭建“网器”平台
传统家电市场增速放缓,互联网对家电业的渗透日渐加强——渠道电商化、产品智能化,这两大产业变革让传统家电企业备受压力。自2012年12月起,海尔进入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加速向互联网转型。
在8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参观海尔总部时,青岛海尔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明国珍向记者表示,海尔正在搭建一个智能家庭的平台,不仅逐步把海尔的产品都变成“网器”,海尔的平台还向其他供应商开放,以形成大数据运营的基础,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成套智慧生活体验。
今年3月,海尔发布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7月召开了U+开发者大会,聚合智能家居产业链的不同资源。目前这一生态已经吸引了43家厂商55个型号设备接入,通过接入家电、灯光、窗帘、安防等家居设备,打造了包括智慧饮食、智慧空气、智慧用水等在内的完整生活解决方案。
记者发现,海尔智能家庭展示厅中的监视器、门锁、健康诊断仪都由第三方资源供应。而除了海尔,美的、TCL、长虹、格力等多个家电巨头也在构建智能家居平台。
明国珍说,海尔已有整套产品,自身就可以搭建平台,形成很多大数据。海尔现在是搭建平台,吸引开发商、设备商进入。“我们是开放心态,未来看消费者选择。”她透露,海尔的大数据业务已经开始运行,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未来根据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者行为习惯分析,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与此同时,电商业务和生产智能化也在推进。今年上半年,海尔电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0%,并推出厨电、洗衣机、冰箱的个性化家电定制服务。为了协调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之间的矛盾,海尔今年上半年在沈阳建设了业内第一个智能自动化互联示范工厂,支持9个平台500多个型号冰箱的柔性化大规模定制。
鼓励员工成“创客”
围绕海尔搭建平台型企业的目标,海尔内部的组织架构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以用户为中心,组织流程从研发、制造到销售的串联变为并联,所有各方并联在一起服务用户。员工的角色从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响应用户需求的创业者。
以水盒子为例,这一小微公司的小微主是32岁的邹浩,他此前只是海尔交互平台的一名员工,但现在他正在注册一个名为“浩海科技”的公司,这便是水盒子“小微”的实体公司,而他作为小微主为这个公司投资了40多万元。
水盒子小微目前只有四个人,主要负责产品研发、用户交互,其他交易、交付、制造、服务等环节全部借助海尔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来整合。凭借用户数据以及未来前景,水盒子小微已经吸引了两家风投。
“小微”是指在海尔开放平台上成立的小微企业。进入2014年,海尔集团战略推进的主题颠覆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企业平台化就是企业从原来封闭的组织变成开放的生态圈,可以整合全球的资源来完成目标,从而演变为一个可以自循环的开放生态圈;员工创客化就是让员工从原来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创业者。而这种自主创业的表现方式就是成立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拥有自主的经营权、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同时,可以吸引社会资源,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截至今年6月底,海尔集团共有169个小微(企业)。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海尔内部获悉,海尔天樽空调、雷神游戏笔记本、空气盒子、智胜冰箱、免清洗洗衣机等已成立小微。海尔员工只要能在细分市场找到细分需求,即有用户资源,就可以成立小微,进行市场化运作。当然,海尔可以为这些小微提供平台资源。
“我们想把公司做小,推动海尔向互联网转型,调动员工积极性,去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明国珍举例说,在一些商圈,原来的海尔员工,未来不再是在册员工了,变成海尔的服务供应商,他们管好所在商圈,用海尔品牌、海尔产品和海尔通路,“这是商圈小微”。
再如,物流配送环节。“我们以前要一辆辆地买车、找司机,现在海尔有订单,员工可以买车、请司机和安装人员,就可以来抢海尔的单,抢到了就成为合作关系,仍是赚海尔的钱,我们叫"车小微",目前我们在全国可调动9万辆车资源。”明国珍说。
在全新的小微化组织形态中,小微主和小微成员真正实现自驱动、自演进,而海尔的创业平台不只对员工,也对社会开放。小微之间不是企业部门的关系,完全是市场关系。
今年上半年,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的费用率都明显下降,净利润增幅超过收入增幅,平息了外界对转型影响海尔业绩的担心。但是,通过小微与用户加强交互,是否就能够产生颠覆性创新和令人尖叫的产品,还需要海尔用持续的业绩来验证。
(转自《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