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海尔迎来创业40年。40年间,始于家电,顺应时代,进化为创业创新的生态平台,海尔仍是海尔,海尔已非海尔。
▲12月26日,以“进化有缘起 生态无边界”为主题的海尔集团创业40周年纪念会暨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纵观海尔走过的这40年,如果要论它给大众的第一印象,那一定就是‘家电’。海尔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用家电制造与青岛这座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已经从海尔退休近20年的老于,指着家中那台1995年产的老海尔冰箱,眼中尽是骄傲。
在亲历过海尔初创阶段、青岛海尔上市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老于眼中,行至“不惑”的海尔之所以长葆青春,关键就是一股“狠劲儿”。而如今,“家电”二字已经不足以囊括海尔。
“当初那个年代,纸糊的冰箱都能卖出去,但海尔就敢和外国企业拼质量,生产上有一点瑕疵就是不合格。”老于拍了拍自己的老冰箱,笑着说,“瞧这老哥们儿,95年用到现在,就没坏过。”
▲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大门
海尔对质量的那股“狠劲儿”,为其40年的创业旅程奠定了质量为王的基调。砸毁76台有瑕疵的冰箱、夺下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制定“日清”工作法、坚持自主创牌、成就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在家电制造领域的种种探索,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与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并称“五朵金花”,共同铸就了城市的制造业传奇。
▲1985年海尔砸毁76台有瑕疵的电冰箱
海尔,是城市当之无愧的“制造业之花”,而这朵花能够绽放40年,很大原因在于持续进化,用海尔人的话来说,就是“自以为非”。
海尔式进化,在家电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再到如今的智慧住居产业。海尔的家电业务在40年的时间里,呈现着扩张的态势,品质依旧是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则为进化提供了新动能。
“海尔近20年的故事里,虽然没有我,但我很确定一件事:海尔能够向前走,永远离不开‘用户第一’。用户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这才是海尔。”老于语气笃定,在他们这些海尔人看来,海尔进化的根本驱动力在于用户需求,那句“真诚到永远”,喊得有力量,做得很深刻。
“海尔是一朵金花,它属于青岛,更属于每一个人。”
海尔属于每一个人,这句话在熟悉海尔的人听来,异常亲切。
海尔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常常引用康德那句名言,“人是目的,而非工具。”海尔文化也一直强调“人的价值最大化”。
因此在海尔的生态里,“人”的价值永远第一,而这个“人”,既是用户,又是员工。可又该如何发挥员工的价值?那就是创业创新。
物联网时代的海尔,对海尔人的称谓由“员工”变成了“创客”,意在强调让每一个海尔人成为自主人,零距离面对市场,在创造用户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基于“人人创客”的创业创新思维,海尔打造了面向全球创业者的加速器平台——海创汇。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海创汇汇集了5000多个创业项目,累计孵化独角兽企业7家、瞪羚企业10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23个,在全球12个国家布局了40个加速器,打造出一片创业的“热带雨林”。
▲海尔的创新创业模式为全球创客们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在海创汇成立的8年时间里,草根创业者在这里白手起家,地区首富由此开启创业2.0阶段,大学生创客将这里作为梦开始的地方,海外创业家带着项目慕名而来。在海创汇的办公区里,常常能看到创客们上一秒端着咖啡讨论项目进展,下一秒就抱起公文包奔向机场。
海创汇不仅赋能着全球创业者,自己也在创业中实现成长。科创业务覆盖生命健康、半导体、人工智能、通用航空等多种领域,持续扩大创业生态圈;发布专精特新创投智能体等创投大模型,精准把握AI大模型的时代风口。
海创汇的创业模式,正是海尔创业创新的缩影。为创客们提供生长的土壤,又因创客们的成长,实现自我进化。
海尔董事局大楼内有一座名为“凤凰涅槃”的雕像,代表着创新之火永恒不熄,海尔创业创新的脚步不会终止。过去海尔是海,海纳百川;如今海尔是火,一团创业创新的永恒活火。
▲海尔的创业文化正在用多种形式向外传播
海尔是时代的海尔。
张瑞敏在董宇辉的直播间里曾这样解释赫拉克利特那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说:“人和河流都变了。”
这句话不难理解,用海尔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时代赋予企业新的机遇,只有把握时代的节拍,才能在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也曾多次表示,海尔不追求做“百年老店”,而是要坚定地探索物联网生态品牌,让海尔不再是过去的海尔。
简言之,海尔成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平台,在智慧住居业务外,又开辟了大健康与产业互联网两大赛道。
▲海尔以盈康一生为核心,从关注生活质量到关注生命质量,深耕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技三大产业
在大健康赛道,海尔以盈康一生为核心,从关注生活质量到关注生命质量,深耕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技三大产业,在全国布局了6大研发中心,10个科创产业园和2家三甲综合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盈康一生还携手生态方成立了全国首个聚焦脑卒中防治与脑健康、血液与健康生态、免疫生态、肿瘤防治与康复等创新赛道的医工科技产业化平台“海医汇”,构建起了科技与数智驱动的大健康产业生态。
2024年12月22日,盈康一生旗下两大上市公司,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宣布进行资产重组合并。合并后,盈康一生将打造一个一流的综合性生物科技公司,提升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聚焦产业互联网赛道,海尔打造了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海纳云赋能城市数智化建设,布局卡泰驰和海尔新能源来探索汽车与新能源等产业方向……在产业互联网的道路上,海尔持续输出着个性化、数智化场景解决方案,既赋能着千行百业,又扩容着自身生态。以卡奥斯为例,该平台至今已链接90万家企业,服务企业超16万家。
▲聚焦产业互联网赛道,海尔打造了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
智能家电、大健康、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物流与供应链、汽车产业、绿色能源……海尔仍在生长,海尔已非海尔。
海尔的物联网生态品牌到底是什么?最底层的逻辑有两点:一是不止于家电,二是永远都在生长。
海尔是与众不同的,因为海尔一直寻求引领,哪怕那是一段艰难坎坷的旅程。
海尔的引领性,有三件事最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件叫作“海外创牌”。海外创牌与海外创汇不同,前者坚持100%的自主品牌率,坚定地打出“海尔牌”;后者单纯强调利润,用贴牌代工的方式走出国门。海外创牌是一条“不易之路”,每进入一个海外市场,就要从零开始,与高手过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觅得生机。
周云杰表示,海尔自1991年开始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累计用了25年时间才在海外市场达到盈亏平衡。25年创牌路很难,却值得,厚积薄发的自主创牌让海尔不受制于品牌方,能在“本土化”策略下逐步打开利润空间。
▲2003年日本东京银座广场亮起了海尔霓虹灯广告
2020年是海外创牌的里程碑,那一年,海尔在海外销售占比达到47%,且海外市场创牌利润达到4%,超过了出口代工3%的平均利润。从此以后,品牌溢价效应逐步展现。
第二件事叫作“三入哈佛”。1998年,《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让海尔首入哈佛案例库,张瑞敏成为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堂的中国企业家;2012年,《海尔:与用户零距离》再入哈佛,在尽是西方企业案例的全球管理学殿堂中留下了中国企业之名;2018年,《海尔:一家孵化创客的中国巨头》伴着波士顿的大雪,令海尔第三次进入哈佛,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一次“东学西渐”的风潮。
而第三件事就是“人单合一”。海尔在2005年提出的人单合一模式强调“人的价值最大化”,它挑战着传统的“科层制”,让企业打破围墙成为开放的生态系统。
海尔的人单合一,是一次“从0到1”的冒险。因为它没有先例,却要挑战威廉·大内的Z理论、杰克·韦尔奇的六西格玛、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等一众经典西方管理学范式。中国企业一改过去跟从者的身份,带着东方范式挑战“群山”,于是在2013年,西方管理学界将海尔的这段旅程称为“颠覆巨人”。
▲2004年曼哈顿广场,美国消费者排长队等候购买海尔空调,最终7000台海尔空调在7小时内销售一空
但对海尔人而言,他们无意去颠覆别人,只是渴望顺应时代,发挥最大的价值。如今,全球已自发成立14个人单合一模式研究中心,8.2万家企业对人单合一进行复制,美国GEA、日本AQUA、新西兰斐雪派克等企业在人单合一模式的指导下重焕活力。在德国博世智能出行、富士通西欧、圣马力诺ASA、非洲西纳等公司,及信息通信技术、能源、零售、健康科技、数字服务、通用设备等47个行业的复制,也进一步验证了人单合一模式的普适性。
强调价值又和而不同的人单合一,在全球立住了脚跟,而这一次,风潮起于东方。
40年,只是一段过往。海尔人并不热衷回首往事,他们习惯让目光向前,去创造与时代同频的全新故事。
走过不惑,海尔的新故事已经开始。